记者报: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今晚,历时六年重建的上海文化广场将正式拉开大幕。由世界当红音乐剧巨星联袂献演的开幕大戏《极致百老汇》在擦亮这块“东方百老汇”招牌的同时,也打开了上海人的一道记忆闸门。凤凰涅?之后的文化广场,还留存多少历史的印迹,又会带来怎样的时代惊喜? “我们想让每一位步入剧院的观众,都能由衷地认同文化广场所传承的城市精神,并以此为傲。”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自信地说。
扮洋气:海派文化的前沿地
“今后文化广场60%的演出都将是音乐剧,租场项目也会优先考虑舞台剧作品。”在张洁给记者描绘的文化广场规划里,演出项目已经排到2014年6月,项目是在百老汇已上演了六年,至今还在不断延期加演的经典音乐剧《泽西男孩》。
一个以音乐剧为主业的剧场,放在全国来看也是首例。文化广场在定位之初,就受到了一些业内人士的质疑:在中国哪有这么多音乐剧可演,即便有戏演,观众又从哪儿来?而在张洁看来,这是这座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上海,你说要去看京剧、越剧,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天蟾舞台,年轻人看话剧首选一定是话剧艺术中心,但是说到音乐剧,大家就没方向了,而事实上音乐剧市场的潜在需求却是相当大的。”上海大剧院连续十年都在暑期档推出一部音乐剧,无形之中培养了一批音乐剧的受众群,但作为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剧院,显然无法继续满足音乐剧市场的扩张。
“在上海人眼中,音乐剧还是很洋气的东西,大剧院做了十年的音乐剧,每次都能让观众感到新鲜。而且这个现象只可能发生在上海,音乐剧在中国的其它城市是很难站稳脚跟的。”在文化广场筹备之初,运营团队就发现了上海观众特有的“洋气”,而这正是音乐剧发展最好的土壤。
文化广场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是这座城市文化的前沿地,是外国文化思潮进入中国的一个窗口。从远东第一大赌场的歌舞升平,到朝鲜歌剧《卖花姑娘》的第一次访华,以及在经济浪潮中变身证券交易市场,清晰地描绘了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脉络。“今天的文化广场变身东方百老汇,就好像城市文化的延续。”
上海人的“洋气”并非有样学样,还是擅于变为己用。张洁强调说,文化广场对音乐剧的定义是一种宽泛的概念,“不是说非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的音乐剧就不能在这里演,我们也会尝试各种类型的舞台剧,让上海观众自己来定义东方百老汇的概念。”
接地气:平凡百姓的梦工厂
作为开台大戏的《极致百老汇》将在文化广场连演20场,截至目前出票率超过六成,最低价和最高价的门票在开票之初就遭抢购。这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对文化广场来说,却是一次战略意义上的成功。
记者发现此次《极致百老汇》的票价创造性地细分了十二档不同价位,从最低的60元、80元到最高的680元、880元,票价差距高达20倍。“我们不回避,也无法回避不同观众群在消费能力上存在的差距,但文化广场的大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无论你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能在这里各取所需。”
实践证明,这种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两极化”定价原则是被观众所认可的。文化广场票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在之前的试运营阶段,他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比如针对年轻群体的消费能力调查,“看一场话剧的人均期望消费是100元,看一场电影是60元,单次约会含晚餐及交通费总花费上限是500元。”通过这些统计数据,工作人员为《极致百老汇》找到合理的平均票价285元,“这个票价基本上照顾了绝大部分的消费群体。”
“当我们打出60元的票价时,很多观众不敢相信,因为比看一部大片便宜,当他发现别人是花了880元买的门票,瞬间就会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生活,享受艺术,而且赚到了。”张洁对于观众的心理有着很仔细的揣摩,“文化广场就是要成为普通老百姓的一个梦工厂。”
“当然精英人士的需求我们也要照顾到,他不在乎钱,就是要最好的场次、最好的座位,那我们一样可以满足他,同样让他觉得这是一种享受。”
“我们希望文化广场就是一个艺术洗礼的地方,有钱没钱在这里都是平等地享受艺术。”
聚才气:本土人才的孵化中心
新落成的文化广场不但具备演出功能,还兼顾艺术普及和专业培训功能。外形如凤凰展翅的文化广场,在剧场的硬件设施上卓尔不凡,专为舞台剧演出而设计的变幻舞台是国内剧场中最大,具有制冰、喷水、旋转、升降、平移等多种功能,都是国际最顶尖的装备和技术。
张洁透露,文化广场已经和市教委和上海音乐学院等一些高校、院团签订了协议,将共同成立一个舞台音响设计专业的实践基地。如上音舞台工作坊,今后音控和舞台设计等相关专业都将把实践操作课放在文化广场进行。
此外,文化广场也将为本土音乐人的创作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据悉,文化广场是国内第一个全数字化剧场,从调音台到功率放大器,到周边设备都是数字化的。其次,它的扬声器系统不是传统的5.1声道,而是采用10.1声道,意味着把声音分得更细致了,这样一来声场定位就会更清楚。沪上知名音乐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安栋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在为大型舞台剧《胡桃夹子·海上梦》创作音乐的安栋表示,文化广场的这套音响让音乐的层次更加丰富,听起来更加细腻。
张洁特别提到,在寸土寸金之地,文化广场还特意保留了1700平方米的空间用作培训中心,方便学生上课,举办论坛、讲座等活动,“我们没有把这块地用作商业开发,就是强调了文化广场的文化内涵。”
拉人气:文化休闲的新去处
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正式开幕后的文化广场会不会对公众免费开放?张洁给出肯定的答复:“整个广场、户外舞台和剧院大厅会逐步对市民免费开放,我们欢迎大家没事儿就来逛逛。”
据悉,今后文化广场将成为整个“大黄浦”的公益性活动中心,以此来辐射整个中心城区。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文化广场”的定位就是群众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因而也被深深烙在一代上海人的记忆里。然而,在经历了火灾、复建、改造等转变之后,文化广场的地位渐渐势弱。“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里又会恢复当年的热闹。”张洁展望说。
就在筹备开幕大戏的同时,文化广场的“破墙”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剧场南面还有一个户外舞台,前方的草地上能同时容纳近千名观众,是上海首个固定的公益性露天剧场。原先的设计方案是观众必须通过北面的正门进入文化广场,然后绕过剧场再进入户外舞台区域。为了方便市民进出,文化广场又决定在南面开一扇大门,通过搭建阶梯让市民可以直接进入文化广场。
张洁说,文化广场的露天剧场是目前沪上最先进的一个,功能上完全要超过南京东路的世纪广场和世纪公园内的露天舞台,文化广场也将给沪上音乐节等露天演出提供新的场地。
另外,文化广场的会员俱乐部也相当诱人。“30元就能办一张‘剧艺堂’的会员卡,购票还能有积分。”艺教部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正在规划艺术普及课堂,将免费对会员和市民开放,“我们可以依托上音、上戏等院校的资源,同学们在这里的实习作品,汇报音乐会都可以变成免费的演出资源向社会开放。”
张洁最后向记者透露,他们正在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周边商圈的调研活动,比如便利店、咖啡店、餐饮店的数量、种类和价位,有的放矢地进行一些商业配套开发。记者了解到,文化广场在设计方案中划出了一个商业区域,但目前这一块还没有进行招商{转载}
新浪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