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 在中山城区的大街小道旁,由政府和民间联手共种的树木越来越茂盛,给城市留下了优美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岐江夜游开通一个余月就吸引了逾万名游客,为城市聚集了旺盛的人气……
首届孙中山文化节,是伟人故里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特别献礼。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表示:惠民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围绕这个理念,文化节以“孙中山”为核心,以“辛亥百年”为背景,重点开展“四大系列、十个重点项目、百大活动内容”,打造融纪念、文化、旅游、经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节庆盛会。
在孙中山文化节进行过程中,倒逼机制成为了各项活动顺利推进的强大推动力,盛会留下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亦成为驱动伟人故里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家园的强大内生力量。
打造全球华人华侨精神家园
文化搭台
为
借百年辛亥际遇,中山向文化强市启程。继2009年中山将孙中山纪念周改为文化周后,今年又将“文化周”升格为一个月的“文化节”。作为中山纪念百年辛亥的最重要活动,规格之高前所未有。10月9日开幕以来,文化节相继举办了辛亥百年纪念大会、情系中山——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中山侨乡大型文艺演出、岐江夜游首航等多项活动,为市民连续奉上了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
许多“重量级”活动大大提升了中山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作为孙中山文化节的压轴大戏,“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颁奖典礼曾获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的高度评价:以文学为纽带,让中山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山。目前,孙中山文化节和“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均被列为全省重点文化项目。
另外,在孙中山文化节期间,中山市推出了系列文化、文艺作品,包括与凤凰卫视拍摄大型专题片《百年中山潮——一代伟人与一座城市》、上演展现中山辛亥革命志士陆皓东壮烈生命历程的大型粤剧《血沃共和花》、策划出版《辛亥革命与孙中山名家论丛》、《中山华侨志》、《我的曾祖父孙眉传》和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系列丛书等多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图书、打造原创儿童歌舞剧《少年孙中山》等等。
薛晓峰表示,深化孙中山文化研究与传承,将孙中山文化节办成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全民修身行动重点活动之一,大力推进全球华侨华人共同精神家园建设。
建倒逼机制办实事惠民生
民生提速
为
与孙中山纪念周、孙中山文化周不同的是,首届孙中山文化节也是一场民生盛宴。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茂辉强调,各级各部门以10月9日召开中山市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大会为目标期,形成倒逼机制集中力量办好十项民生工程,分别是战略平台工程、文化品位工程、旅游提升工程、交通畅行工程、市容美化工程、城乡绿化工程、水体净化工程、教育提升工程、医疗提升工程和平安中山工程。
岐江河水不黑不臭,两岸风光美不胜收;绿色公交投入运营,优惠力度全省最大,公交出行人次猛增30%;慢行系统建成启用,2000辆公共自行车投放几天内日均使用已达3.71次;8456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绿化投入近10亿元,六成来自于社会……
据统计,1―10月份投入50亿元改善民生与城市环境,十项民生工程所包含的36件民生实事都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其中18件实事已提前或基本完成,其余正按计划有序推进。截至10月上旬,中山市财政民生社会事业投入同比增长50%。据悉,中山决定将对重要民生工程等民生实事重点进行预算追加。
2000亿项目提升城市竞争力
经济鼓劲
为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中山多年来以全省1%土地和3%人口创造了全省第五的经济总量。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中山如何布局新一轮科学发展大局备受关注。
薛晓峰强调,各项纪念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做好“进行时”、谋划“将来时”,不仅为当代中山人,更为子孙后代留下永久财富。
首届孙中山文化节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融入经贸元素,在为市民奉送文化大餐的同时,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动力。10月9日,中山举行了投资总额近2000亿元的42个经济、社会、文化项目的开竣工仪式,展现了中山科学发展的全新竞争力。
对于一直缺乏战略发展平台的中山而言,颇受瞩目的翠亨新区规划,更让全市人民看到了中山今后30年甚至更长时间发展的美好前景。翠亨村定位于具有岭南风格民国风情的国际旅游小镇,并创新地以中山南朗镇、火炬开发区及相连的五桂山为主体,将马鞍岛围垦区、翠亨村、马鞍岛东侧珠三角湾区浅水岛(湾心区)纳入其中,为市民构建出一个现代人文的全新城市蓝图,一个崭新目标高远的战略发展平台呼之欲出。
在孙中山文化节期间,中山火炬开发区、南朗镇等镇区也把握辛亥百年机遇,举办了重点项目开竣工和投产巡礼活动。
城市升级人气水涨船高
城市添彩
为
作为一个综合性节庆盛会,孙中山文化节还主打旅游牌,推动城市全面升级。如今中山面貌已焕然一新,从过去难留“过夜客”,变得人气骤然上升。
从今年7月起,城区的孙文中路、民生路、中山二路、中山三路等路段,相继实施了“穿衣戴帽”工程,沿街历史旧建筑将修旧如旧。修葺后的孙中山故居,今年迎来游客高峰期。据统计,国庆期间平均每天游客人数超3万人。在故居附近,中山还投资3500万元建了一个占地20亩的辛亥革命纪念主题公园,集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休闲游等特色元素于一体,建设风格体现了“中西合璧”,也成为了最热的景点之一。
借百年辛亥契机,中山重点打造了岐江夜游项目,不足一个月已有一万多人下河体验,船船爆满,一票难求。岐江游尽显中山独特魅力,也带旺了中山的人气。目前,岐江游已成为推动中山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使中山旅游市场从“过境城市”向“目的城市”转变。
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丘树宏表示,中山自觉把纪念活动纳入全国乃至全球华人纪念活动的一部分来对待,并着力从主题选择、城市推广、赢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支持等多个层面,凸显“伟人故里中山后人的纪念”的特色,大大提高了中山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昨出炉,20篇(部)作品获奖
海外华文作品在国内有了一个“家”
昨日,由中山市委、市政府和《中国作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山举行,以一场华侨文学的盛宴来纪念辛亥百年、缅怀孙中山先生,20篇(部)以纪念辛亥百年为主题的作品获奖。
历时一年征集400余作品
2009年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在中山举办,曾在华人世界引起巨大反响。今年中山将“华侨文学奖”更名为“华侨华人文学奖”,华人比华侨覆盖面更广。以“华侨华人与辛亥百年”为主题,一年多共收到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应征作品400余部(篇),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纪实和影视剧文学等体裁。
其中,王朝柱的电视文学剧本《辛亥革命》和王兴东、陈宝光的电影文学剧本《辛亥革命》被评为评委会特别大奖,陈河的《沙捞越战事》被评为主体作品类最佳作品奖,同时还评出主体作品类优秀作品奖7部、原创作品类优秀作品奖2部和原创作品类获奖作品奖8部。此外,本届“中山杯”还授予饶芃子教授“华侨文学贡献奖”。
中山还开创了侨资企业支持文学大奖的先例,两届“中山杯”均吸纳了200多万元侨资的支持,成为中山积极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办文化事业的新途径。
国内首个以华侨为题材的文学奖
据介绍,“中山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个以华侨为题材的文学奖,填补了我国文学奖项的空白。近代以来,华侨华人文学硕果累累,但许多作品却因“国籍”原因而无缘国内奖项。
目前,“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成效,首届获得组委会特别奖的作品《金山》现已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改拍成电影,张藜已开始筹拍电视连续剧;获得最佳小说作品奖的《小姨多鹤》已拍成电视连续剧在全国播出。其次,“中山杯”也促进了对华侨文学的研究和评论。
据介绍,中山还将采取更多元和有效的宣传途径,将文学活动的成果进行有效转化,如对获奖作品、作家进行重点推介,把优秀的作品搬上电影电视,推动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颁给贡献大但未达荣誉市民标准人士,121名海内外人士获奖
饮水思源首设“逸仙奖”
富不忘本凝聚“赤子心”
中山市日前举行首届“逸仙奖”颁奖大会,121名海内外人士分获“逸仙奖”金银铜及特别贡献奖。
据介绍,中山设立“逸仙奖”,是为了鼓励和表彰那些未达到荣誉市民标准,但对中山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公益事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作出贡献的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和外国友好人士。在获奖的121名海内外人士中,金奖27名、银奖24名、铜奖46名、特别贡献奖24名,其中包括了34位已故侨胞和港澳同胞。
“希望海内外侨胞继续支持家乡建设,多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薛晓峰表示,辛亥百年海内外同胞齐聚伟人故里隆重举行“逸仙奖”颁奖和华侨日系列活动,这是侨界的喜事、盛事、大事,也是对中山全民修身活动的热烈响应。
中山是著名侨乡,80多万海外乡亲分布在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侨捐总额达到15.8亿元,孙中山纪念堂、中山体育馆、市人民医院等在乡亲们的支持下拔地而起。据统计,目前中山市的侨资企业共有1700多家,投资总额逾70亿美元,侨资企业占据了“中山市十大纳税大户”的半壁江山。
孙中山诞辰日社会各界缅怀伟人
中学生于孙中山故居宣誓成人
昨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5周年的纪念日,4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出席向孙中山先生铜像献花篮仪式暨馆藏辛亥革命文物展览开幕剪彩仪式,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及其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藉以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诚挚感情。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等36个单位和团体向孙中山先生遗像敬献花篮。
随后,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中山市同时举办了2011年中山市18岁成人宣誓仪式,260多名学生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并在标有“我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宣传横幅上进行成人签名仪式。
广东又一原创
交响音诗问世
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
《孙中山》中山上演
继11月8日广州首演之后,昨日,由省委宣传部、中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孙中山——献给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在中山倾情演出。目前,该作品已被列为广东省纪念辛亥革命重点文艺项目,也将成为广州交响乐团的保留节目。本月22日,该作品还将在北京巡演。
该音诗由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诗人丘树宏作词,省委宣传部组织刘长安、杜鸣等省内6位著名作曲家谱曲,以现代多媒体融合音诗画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孙中山的风云人生。该诗共分九章,分别为《翠亨村》、《敢为天下先》、《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博爱》、《天下为公》、《中山路》、《中山魂》和《世界潮流》。从作词、作曲到后期制作都在当地完成,是广东为数不多的一部原创交响音诗作品。
该音诗可谓亮点纷呈。“以往的作品多从‘点’来体现孙中山某个时期、某段经历、某种思想、某种精神,或纵向即‘线’体现孙中山的人生历程,而《孙中山》大型交响音诗将首次从‘横向’表现孙中山的思想、精神、文化与人格,并诠释其历史贡献、现实作用和未来意义。”丘树宏这样看待交响音诗《孙中山》的“新意”。
从音乐角度看,该作品的音乐总统筹、广东省音协主席刘长安表示,目前交响乐中演出的曲目大多是国外作品,具有广东风格的交响乐作品更是凤毛麟角。“考虑到孙中山诞生在广东,音诗中适当运用了广东音乐元素,通过岭南音乐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据悉,今年8月下旬,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已将《孙中山》组歌译成英文版,带去在美国举行的第31届世界诗人大会重点推介,引起强烈反响,再次体现了伟人故里对研究与传承伟人文化的担当。
日本友人安达贤一郎最近专门请了长崎大学一位来自台湾的教授对这首长诗进行翻译。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左一)和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左四)为评委会特别大奖获得者、电影文学剧本《辛亥革命》作者王兴东(左三)和陈宝光(左二)颁奖。赵宇飞 摄
260多名学生在孙中山故居宣誓成人,立志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来直转载}
新浪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