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讯:明天,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隆重开幕。届时,数万名海内外参展商、采购商将云集深圳,预计规模、交易量都将在上届的基础上,再有新的攀升。 中华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 中国深圳,以文博闻名天下。
这是一次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盛会。中国文化产业成果被集中整合、包装与展示,每届都吸引着上百万宾客流连其中。一批批忙碌的国际买家,牵系着长长的产业链条,把中国文化产品延伸到广阔的海外市场。
文化对接资本,交易创造价值。文博会,正在努力为中华文化腾飞插上翅膀,提供着源源不绝的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充分肯定文博会多年来的探索,他在第六届文博会成功举办之后批示:望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办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努力把文博会打造成为展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的重要窗口、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为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作出贡献。
一扇门窗:中国文化产品从这里“走出去”
一个筋斗能翻多远?“悟空”卡通形象的拥有者、珠海天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泽明的感觉是:“文博会就像悟空那块筋斗云,每届参展我们都在‘翻筋斗’。”
在第二届文博会上,该企业所创造的“悟空”卡通形象获得融资,随后,就有设计师和销售商与他接洽,共同设计和打造孙悟空的形象品牌和衍生产品;到了第六届文博会,“悟空”与“巴布熊猫”联合,其品牌联盟“悟空·巴布”与香港艺丰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到5000万元;据该公司现有的业务分布,“悟空·巴布”产品将面向全球市场,预计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750万美元。
这样的例子在文博会比比皆是。首次举办于2004年的文博会,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经过7年六届的成长与发展,文博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她为中国文化企业打开了一扇窗,中国文化产品与服务从这里“走出去”,从原来的“闭门造车”发展到“开天辟地”。
纵观前六届文博会的规模和成交量,呈现的是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参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至第六届的1797家,交易额从首届的356.99亿元人民币增至第六届的1088.56亿元人民币,参展的文化产品从首届的两万多种增至第六届的十万多种。
这条曲线,生动展示出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与希望。
一个引擎:推进核心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可以看到,在文博会的交易录上,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比例占据了很大份额。
以出版印刷行业为例,仅在第六届文博会上就有多笔交易记录:长沙鸿发印务事业有限公司与香港星辉印刷有限公司签订了“高档印刷及印刷产业园物流基地建设项目”,涉及金额1.2亿元;香港寰球投资有限公司也通过文博会平台,投资1.45亿元,开发建设广东珠海金湾印刷产业园,成为珠海印刷与光盘复制业的一支生力军……
每年文博会,组委会都紧紧围绕文化产业核心层内容设置展馆,以中国最优秀的产品吸引采购商制定优惠办法、征集投融资项目、在国外寻找代理中介机构、建立专业买家数据库、以各种渠道邀请海外买家……在第六届文博会面向内地征集到的3016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中,绝大部分为文化产业核心层内容,极少文化产业外围层和相关层内容。
同为核心层的创意产业是每年文博会交易的一大亮点:美国百老汇亚洲娱乐公司与深圳演出公司合作推出首个中国版音乐剧《绿野仙踪》;香港导演陈嘉上监制的电视剧版《画皮》完成“资金拼图”;深圳雅图公司实现“开疆拓土”,与国内10个城市签署了40亿元的数字视频技术产业化投资合同……
至第五届文博会,文博会主展馆文化产业核心层内容参展比例达到85.85%,比上届提高了17.4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核心层总成交金额达318.76亿元,占总成交额的36.19%。第六届文博会上,文化产业核心层成交金额达395.599亿元,占总成交金额的36.34%。文博会已经成为推进文化产业核心层快速发展的一大引擎。
一个载体: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每一届文博会都是高朋如云:数万余名专业观众、数百名外国文化名人、全国近百位省部级领导、多个国家文化部长……层次之高、数量之众,在国内文化展会当中创下了纪录。许多人禁不住要问:文博会这个“磁场”,吸引力怎么如此之强?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来自展会运作机制的创新:市场化高效运作+政府强力推动。
每届文博会的举办,都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精心指导,得到了中宣部的大力协调,得到了各主办部委,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得到了全国各省区市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这场高规格、高层次的文化盛会,因此一年一年“海拔”不断“升高”。
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文博会将办展交给了市场。深圳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发行集团按6∶3∶1的比例,出资3000万元组建了专业化的文博会有限公司来承办整个展会。
文博会公司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优势,与国内外专业会展公司、文化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合作承办文博会项目,同时,“择优而录”,将主会场的8大展馆都分包给优秀的文化企业和代理机构。
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紧密结合,发挥出成倍数增长的几何能量,充分保证了文博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2006年,文博会正式获准成为UFI(国际展览联盟)认证展会,文博会作为国际性文化产业展会的地位进一步被确定。
文博会成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一大载体,在国内外发挥出示范效应。毛里求斯文化部部长马·高雷索对此深感惊讶,他表示回国后将把文博会的运作模式在毛里求斯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毛里求斯的文化产业。
一个品牌:国际影响力年年提升
第四届文博会上,华强集团旗下企业华强文化科技集团与伊朗山曼·高斯达公司签约,在伊朗共同建设“方特卡通动漫园”项目,涉及投资达8000万欧元,它的签约,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出口国。
文博会期间,中国文化产品和国际市场“联姻”的故事不胜枚举。
人们不禁要问,不过短短几天,为何有这么多的中国文化产品能迅速走出国门?
深圳天外飞公司总经理陈浩勇的话是最好的回答:“只有国家级、国际性的盛会,才能促成这样的交易盛况。”早在第二届文博会开幕前一天,该公司成功与美国、德国两家代理商签下了2亿多美元的采购大单。
文博会从诞生之日起,就采用国际化运作方式,用真正国际化的标准要求自己,海外推广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效果一年比一年好。其中第六届文博会一下子吸引来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海外专业观众和采购商首次超过1万人。出口交易112.56亿元,比上届增长28.41%,创造历届之最。
“文博会仅举办六届,就在国际上形成这么大的影响力,能有这么多国际友人前来参展和洽谈,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认为。
以色列著名设计师海姆·杜坦在文博会演讲中,拿出一个珍珠手链,对着所有人说:“深圳文博会就是这个手链中的线,参展商、采购商、嘉宾和其他所有参与者,就像这上面的珠子,通过文博会,大家走到一起,串在了一起,才会创造出如此美丽的作品。”
文博会正在成长为一个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她掀起了一场完美的“文化风暴”,风暴中心处于深圳,影响早已超出中国,波及世界。
一个平台:为深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文博会在我国会展业首创分会场模式。
2004年,大芬油画村作为首届文博会的唯一分会场,一举成名,并凭借文博会的影响力逐渐发展壮大。首届文博会时,大芬村的油画销售额为1.4亿元,2006年突破4亿元。目前,大芬村占有世界油画装饰品市场60%的份额。
大芬油画村作为借“文博会”成长起来的典范,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激发了深圳市各区政府承办文博会分会场的热情,为促进全市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从第二届文博会开始,分会场逐年递增:6个、17个、24个、30个、35个、今年达到40个。
这个数字清晰地勾勒出文博会拉动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轨迹。
文博会这个平台不仅为深圳招商引资,而且招才引智。深圳已经建成的50个文化产业园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人才源源不断地进驻:德国设计大师易吉·克拉尼、法国“设计鬼才”菲利普·斯塔克、日本工业设计师田中浩昭等国际知名设计师入驻田面创意产业园;“香港室内设计之父”高文安的印记虽然遍布40多个城市,但他最终决定把公司安置在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他说,“深圳‘原创力’的艺术氛围给了我充分发挥的空间。”
伴随着文博会成为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展会,深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由2004年占全市GDP的4.7%上升为约占7%。特别是近5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4.83%,高于同期全市GDP增速,2010年达到约600亿元,文化产业当之无愧地成为深圳第四大支柱产业。深圳还于2008年底率先闯入了“以文化为经济发展主要元素”的世界创意城市网络,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获得世界第六个、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称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网”、深圳市文化产权交易所等文博会配套服务的常年运行,永不落幕的文博会乘风扬帆,将把中华文化助推向更广阔的天地.让深圳文博会飞吧...
新浪分享:
|